夏寶龍為甚麼罵萬斯? 文:悠然

4月15日,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主任夏寶龍在香港特別行政區2025年「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」開幕典禮上的致辭,其中一段話很妙:「美國一而再、再而三對香港進行遏制打壓,換來的只能是其在香港的代理人的加速滅亡,最終必將反噬其自身。讓美國那些鄉巴佬們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面前去哀鳴吧!」

鄉巴佬?

不就是美國副總統萬斯在接受「霍士新聞」專訪時說,全球化讓美國背負巨額債務,來購買其他國家為美國製造的東西。他稱說得更直接一點,「我們向『中國鄉巴佬(Peasants)』借錢,來購買『中國鄉巴佬』製造的東西」。

萬斯曾寫過自傳《鄉下人的悲歌》Hillbilly Elegy: A Memoir of a Family and Culture in Crisis),他用的鄉下人是Hillbilly ,罵中國人是用Peasants,兩個字是有很大語境和用法上的差異的。Hillbilly 是指來自美國山區的人,生活方式簡單,被城鎮居民認爲有點愚蠢。

Peasants是擁有或租用一小塊土地並在上面種植莊稼、飼養動物等的人,尤其是收入低、受教育程度低、社統地位低的人。這通常用於描述生活在過去的人或生活在貧窮國家的人。

Hillbilly是一個完全起源於美國的造詞,主要指的是那些居住在偏遠山區的人羣,它帶有「特定的地域性(最早甚至專指美國南方農村)和文化性」,表述上是偏向於負面的,通常與人們對美國鄉村的刻板印象聯繫起來,例如無拘無束的鄉野生活方式,缺乏禮節,缺乏教育等等,很多美國人也用這個詞來表達「傳統美國鄉村生活方式」的簡單。

Peasants更多的應用於歐洲史,這個詞本身造詞就與歐洲歷史上的階級制度密切相關,萬斯的語境就是他認爲中國都是那種美國電影裏,帶着斗篷彎腰在地理耕種的農民,雖然Peasants在英語造詞本身更爲中性,但在萬斯的個人主觀印象裏,毫無疑問是在默認中國就是一幫應該戴着斗篷在地裏插秧的農民,是美國讓中國完成了工業化轉變。

所以,我第一次看到夏寶龍的講話「讓美國那些鄉巴佬們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面前去哀鳴吧」時,心想怎麼可能?這種虎狼之詞,怎麼可能出自中國副國級別的領導幹部口裏?是斷章取義吧?

然後找來完整發言的視頻來看,他真的這樣說。

夏主任的發言,金句頻出,情緒飽滿,完全顛覆了我對內地高級領導幹部公開發言的刻板印象:

「它不是要我們的稅,而是要我們的命。」

「(香港)要放棄幻想,認清美國此次對香港加徵關稅的本質,這是你死我活的,戰爭!」

「外部勢力妄圖搞亂香港,讓香港回到過去的動盪不安,那是癡心妄想!」

「外部勢力妄圖阻礙我們過上美好生活,讓我們回到過去的一窮二白,那是癡心妄想!」

「外部勢力妄圖遲滯甚至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,讓我們回到過去任人宰割的悲慘境地,那是癡心妄想!」

嘩,「癡心妄想」排比三連發,強烈的情感噴薄而出,一次比一次強烈

「讓美國那些鄉巴佬們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面前去哀鳴吧!」

夏主任就差點名萬斯了,意思是在我們五千年的文明面前,你們才是徹頭徹尾的鄉巴佬,夏主任幾乎是嘶吼着,講出了最後的「哀鳴吧!」

老實說,中國人民深知對待侵略者,就得用萬斯們聽得懂的語言同他們對話,這就是以戰止戰、以武止戈。如果以爲向美國獻媚、向美國跪低、向美國求饒,就能夠換來和平、換來尊重、換來發展,那是極其幼稚的。

文:悠 然

傳媒人、經濟人,從事媒體編、寫、評、教工作達二十年,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,並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,現爲自由撰稿人。
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

最新文章